"树倒猢狲散"这话说得真没错昆明配资炒股,娱乐圈更是如此。
李七月消失快一年了,我前几天刷短视频还能偶尔看到她,感觉整个人都变了样子。以前那个在镜头前光鲜亮丽的主持人,现在说话的时候眼神都有些躲闪,像是怕被人认出来似的。说不心疼是假的,毕竟当年她在台上的那些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。
想当年她刚出现在《等着我》的时候,我还特意跟朋友说过,这姑娘有戏,不做作不装腔,看起来就是那种能跟观众产生共鸣的类型。果然没多久她就火了,节目收视率蹭蹭往上涨,网上到处都是夸她的声音。那时候谁能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呢。
她这个人从根子上就跟别的主持人不太一样,1987年那一批主持人里,像她这种草根出身的真不多。父母是哈尔滨的工人,家里条件一般般,全靠自己拼出来的。上中学那会儿就展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,老师随便推她上个台,结果台风特别稳,说话也有条理,这种天生的优势确实让人羡慕。
展开剩余85%不过光有天赋还不够,她在传媒大学那几年是真下功夫了。她经常练到宿舍熄灯了还在走廊里对着镜子嘟囔,有时候半夜起来上厕所都能听到她在背稿子。这种刻苦程度在现在的年轻人里已经很少见了,大部分人都想着走捷径,哪有她这样踏踏实实练基本功的。
毕业后她先去了辽宁台,说实话那时候我还挺关注她的,感觉这姑娘有股子韧劲。刚开始做记者的时候经常出洋相,采访人家半天问不出个所以然来,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。但她就是不服输,老主持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学,慢慢地也就站稳了脚跟。
2011年她去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的时候,我还专门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。那个三分钟诗词意境展示真的挺震撼的,把《春江花月夜》那种意境用现代话表达出来,既不失古典韵味又不显得生硬,这确实需要相当的功力。董卿当时就夸了她,说她有灵性,这话从董卿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轻。
进了央视之后她被安排到《远方的家》,很多人觉得这是大材小用,毕竟她在大赛上表现那么好。但我觉得这安排挺明智的,新人嘛,先磨练磨练总是好的。她在那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四年,全国各地到处跑,有时候一个月都见不到人影。
那些年她确实吃了不少苦,我记得有次看节目,她在西藏采访,高原反应严重得不行,脸色都发青了,但还是坚持把节目做完。还有一次在贵州的山区,为了拍一个镜头,她跟着摄像师爬了三个小时的山路,下来的时候鞋都磨破了。这种敬业精神在现在这个年代真的不多见。
通过这些基层经历,她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。跟农民打交道她有自己的一套,不会摆架子,也不会说那些空话套话。老乡们做的粗茶淡饭她吃得津津有味,从来不挑拣,这份真诚很难得。
正是有了这些积累,她后来才能在《等着我》上表现得那么出色。那个节目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够理解普通人情感的主持人,她的眼泪不是装出来的,是真的被那些寻亲故事感动了。观众看得出来她是真心的,不是装的,所以大家才喜欢。
去年冬天的时候情况突变,我记得很清楚,因为我妈那阵子天天看《等着我》,忽然有一天问我怎么换主持人了,我当时也纳闷,以为她请假了呢。结果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,还是不见人,网上就开始各种传言了。
有说她跟制片人闹翻的,有说她档期太满累病了的,还有更离谱的说她卷钱跑路了,反正什么版本都有。我当时就觉得这些传言不靠谱,李七月这人我看着不像那种会搞事情的,太老实了。
后来听说调到CCTV-17农业农村频道了,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完了,这不是明摆着发配边疆吗。从黄金时段的热门节目到农业频道,这落差也太大了,换谁心里都不好受。
网上那些嘲笑声更是刺耳,什么"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",什么"这就是得罪人的下场",看得我都替她憋屈。娱乐圈就这样,你红的时候大家捧你,一旦出点事立马就踩你,人情冷暖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不过冷静想想,这安排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,她确实适合干这个。那些年在《远方的家》跑基层不是白跑的,跟农民打交道她有经验,知道怎么说话人家爱听。农业频道要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主持人,不是那种只会摆pose的花瓶。
九个月了,我有时候刷抖音还能刷到她,感觉变化挺大的。以前那种精致感没了,现在看起来更像个普通人,说话也没那么字正腔圆的了,有点像我们东北人聊天的样子,挺亲切的。
她心里啥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,换我早就受不了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也许压力小点对她身体好,以前看她主持《等着我》的时候经常哭,感觉神经绷得特别紧。
我妈前两天还念叨她呢,说这姑娘多好啊,怎么就不见了,可惜了。确实可惜,这么有灵性的一个人,要是在别的平台可能早就大红大紫了,央视这地方规矩太多。
不过想开点,人各有命吧。她现在虽然没以前那么出名,起码还有工作昆明配资炒股,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,总比那些被雪藏的艺人强。
发布于:江苏省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